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szyaope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szyaope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szyaope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szyaope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扬州大学构建协同创新体系纪实_产品视频_安博电竞网站下载_手机版技官网

扬州大学构建协同创新体系纪实

时间: 2024-11-02 10:33:16 |   作者: 产品视频

      

    扬州大学构建协同创新体系纪实

      不久前,地处黄海之滨的川东农场一片热闹景象,扬州大学与光明食品集团战略合作签约暨江苏省高校(扬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光明食品集团分中心揭牌仪式在此举行。这是扬州大学推进高校与地方企业协同创新的又一举措。

      近几年,扬州大学充分的发挥多学科优势、加大校内学科之间的交叉与集成力度,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密度,努力扩展校地对接、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的广度,在构建协同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2005年以来,禽流感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频频发生,严重危及公共卫生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刘秀梵带领团队研制出的禽流感(H9亚型)灭活疫苗,在全国25个省份推广应用,新增产值3.3亿元,减少经济损失200亿元,为防范禽流感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样的重大成果孕育于该校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同时也得益于生物技术、动物医学等学科之间的联动效应。

      作为全国率先实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如何发挥多学科优势,提高集成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一直是扬州大学着力破解的课题。“对于合并高校而言,机构调整只是一种表层的整合;学科交叉渗透则是一种内在的融合。通过重组学科布局,整合学科资源,学科综合优势才能转化为协同创新优势。”扬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章龙说。

      该校以体制改革为抓手,构建大学科组织体系,着力推进文理渗透,理工交融,多学科组合,跨专业嫁接。扬州大学通过提高学校内部协同创新的组织化程度,以体制整合促进学科融合,再将学科集成优势化为科学技术创新优势,跟踪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回应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需求。

      南水北调是我国水利领域跨世纪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其东线工程起于扬州。扬大的水利水电专家建立了沿线骨干水道的水动力学模型,攻克了一些调水工程中急需的关键技术,并在跨流域调水泵站的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此项研究同样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等学科协同作战的成果。

      多学科集成不仅提升了科学技术创新能力,而且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拓展了空间。近5年,该校有800多名博、硕士生参加了学科交叉课题研究,激发了创新潜能。

      每逢夏收,往往会出现焚烧麦秸秆的现象,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但对于扬州邗江区公道镇河东村的农机大户徐才扣来说,秸秆处理不再是道难题。近日,他给扬州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张瑞宏打去电线亩麦田,继续用了你研制的水田平整机,效果很好。”

      徐才扣说的水田平整机,全名为中拖配套旋耕复合作业型水田平整机,是由张瑞宏的科研小组研制出的一种新型农机,不仅能实现麦秸秆全量还田、解决麦秸秆焚烧难题,还能节约耕作成本,提高水稻产量。目前,该农机已在江苏灌云黄海机械公司与扬州科发农业装备公司投产,并在江苏、安徽、吉林、黑龙江等6个省份得到应用。

      “高校与企业有机连接、有效结合,才能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进技术创新。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基地,理应发挥其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支撑作用,有机融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于产学研合作,扬州大学校长郭荣有着独到的理解。

      为了防止“校企合作一头热”的现象,扬大在帮助解决技术难题、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促进企业产品升级等下工夫,让企业在与高校的合作上受益。光明食品集团是上海日常消费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但在提高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推动循环系统的持续发展上遇到了不少难题。川东农场项目办主任陈光荣和记者说,去年他们向上海农委申报了一项产业基地项目,但在审批中因缺首席专家及实际成果两项硬件未获通过,失去了享受数百万元项目资助的机会。现在扬州大学在这里建立了技术转移中心,不仅送来了企业急需的高级人才和项目成果,还将为农场今后实现生产能力提升带来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多年来,扬州大学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构建研发技术产业链。“十一五”期间,该校与地方建立校企联盟200多个,共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150多个,推广科技成果600多项,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2630项,合同金额达6亿多元。

      阳春三月,里下河平原上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几天,姜堰市沈高镇官庄农场的农民夏德才正忙活着准备今年的水稻选种育秧。他承包的140亩田,之前年年亏损,连承包费都交不起。自2005年使用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以来,年年都是大丰收,去年还添置了现代化农业机械。老夏逢人就说:“多亏了扬大的专家!”

      从2004年开始,由张洪程教授主持的这项技术先后被江苏省、农业部列为水稻主推核心技术,至今已在全国28个省、市示范推广,创造了攻关田亩产937.2公斤、百亩连片亩产898.9公斤的全国新纪录。2011年,该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如果没有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不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张洪程道出了扬大所有科研人员的共识——地方高校只有立足地方,融入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中,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扬州大学作为苏中苏北地区唯一的重点综合性大学,理应面向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战场,主动与地方对接,携手共进,协同创新。

      扬州大学素有服务“三农”的优良传统。从1986年开始便与响水县建立了生产、教学、科研三结合联合体,使响水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形成了以基地为中心,辐射苏中苏南,并向外省发展的格局。

      在新农村建设中,扬大帮助淮北农村建立了万亩以上优质水果基地5个,万亩蔬菜基地6个,万亩浅水藕基地两个,万亩以上的中药材基地一个,建立特水养殖基地10个;发挥“扬业”的产业优势,无偿提供奶牛饲养、疾病防治及饲草种养植技术,在扬州市及周边县市建立了5000多亩饲料基地,扶持了20多个奶牛场。

      为促进科技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的良好互动,2010年,扬大建立了苏中、苏北地区唯一一个“江苏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同时在扬州、南通、徐州、常州等地建成了15个技术转移分中心。该中心根据不一样的地区、不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借助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的特殊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深入组织举办产学研活动。特别是针对地方和企业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遇到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有明确的目的性地组织协同攻关。为了畅通科技需求信息,扬州大学除了利用科技网及时发布信息外,还聘请各协作县市的科技局局长担任联络顾问,职能处室的负责人担任联络员,每年组织两次对接活动,推介学校的科技成果,搜集各地的需求项目,建立协同创新的信息互动共享平台。仅去年一年,该中心就发布各地科技需求项目1500多项,向地方推荐500多项科技项目、260多项形成意向性协议,正式签订120多项。

      在不久前扬大与江都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授牌仪式上,江都市委书记倪士俊感慨地说:“校地携手不仅为科学技术创新提供了助推器,也为经济转型升级插上了金翅膀!”